CD4+CD25+ T细胞与输血同种异体免疫


    美国纽约血液中心补体实验室Karina Yazdanbakhsh团队从2005年开始关注CD4+CD25+ T细胞(Treg细胞)是否可以诱导产生输血免疫耐受,为输血免疫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,同时也为输血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。

    首先,2005年,他们用大鼠红细胞(RBC)反复免疫小鼠,刺激小鼠产生自身抗体和针对大鼠的抗体,从而构建了一种小鼠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(AIHA)模型。利用抗体剔除实验(Antibody Depletion Studies)研究CD4+CD25+ T细胞在控制AIHA中所发挥的作用。实验发现,先注射抗-CD25抗体、再用大鼠RBC免疫刺激的小鼠患AIHA的机率从30%提高到了90%。过继性输注纯化的小鼠CD4+ CD25+ T细胞后,再用大鼠RBC免疫刺激,可以防止诱生自身抗体;反之,输注CD4+ CD25- T细胞却无效。结果确定,CD4+CD25+ T细胞可极好地控制AIHA的发生。

    然后,2007年,他们将转人血型糖蛋白A基因小鼠的红细胞(huGPA RBC)输注给野生型小鼠,用此模型来研究红细胞同种异体免疫。与先前实验相似,发现先注射抗-CD25抗体,再进行同种异体输注的小鼠可产生更多的同种异体抗体。过继性输注纯化的小鼠CD4+ CD25+ T细胞而不是CD4+ CD25- T细胞,再进行同种异体huGPA RBC输注,可以防止诱导自身IgG和IgM类抗体的产生。此实验证明Treg细胞参与输血相关的红细胞同种异体抗体反应。

最近,2009年,他们利用2007年构建的huGPA RBC输注模型,将受血小鼠分为反应组(产生高效价的抗-huGPA,并且输注的huGPA RBC寿命下降)和非反应组(不产生高效价的抗-huGPA,并且输注的huGPA RBC寿命正常)。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发现,与非反应组相比,反应组小鼠的Treg细胞抑制CD4+ CD25- T细胞增殖的活性下降,并且会针对强免疫原产生同种异体抗体。由此,将来或许可以将Treg细胞活性作为受血者是否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一个标志。